2016年2月14日 星期日

饒恕仇敵之前,先饒恕自己

在饒恕仇敵之前,我們必須先學習「與自己和好」,先饒恕自己、放過自己,如此生命才能再度綻放喜樂的光芒。 (本報資料照片整理)

每個人一生中最大的功課便是人際互動關係。即使曾有歡樂美好時刻,但憤怒、受傷、痛苦、恐懼等負面情緒,卻總緊緊抓住我們的心,使我們無法原諒這些得罪、傷害我們的人。

他們可能是最親的父母家人,鄰居、同學、師長、同事、老闆、教會兄弟姐妹、牧師…甚至可能是不共戴天的殺父仇人、窮凶極惡逼迫我們的人。然而,馬太福音6章12節中,耶穌在主禱文中卻教我們,天父「免我們的債,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」, 15節中又說「你們不饒恕人的過犯,你們的天父也必不饒恕你們的過犯。」

但人生命中所承受的傷害和痛苦,豈是一句「饒恕」就能輕易放下的呢?身為基督徒真的好難,因為人若不只一次得罪且傷害我們,按耶穌教導彼得的,我們仍要原諒他「七十個七次」,意思是總要一再原諒他。這如何做得到呢?

事實上,「饒恕」不是靠自己就能做到的,我們可以從以下幾位基督徒「原諒仇敵」見證中看到,唯有一再領受、支取天父豐盛的恩典與慈愛,才可能在基督裡、藉著聖靈能力,真實放下仇恨並饒恕他們。然而,在饒恕仇敵之前,我們必須先學習「與自己和好」,即先饒恕自己、放過自己,如此生命才能再度綻放喜樂的光芒。

饒恕自己

攪動靈魂深處的電影 張艾嘉執導《念念》 「與自我和好」的旅程

傷痛,可能是來自最親愛的家人,一個人若沒有真正與內心傷痛「和好」,仍會在長大後持續發酵,成為生活中的某個「關卡」;唯找到「與自我和好」的關鍵,為「心」找到一個家,才能有「愛下去」的力量。這部電影,傳遞出很濃的「家庭觀」, 3位主角都深受家庭影響,家人帶給他們的有愛,也有痛、與不解,這些交織成了最深的「思念」,進一步帶領成人後的他們,在迷惘、苦痛中,踏上「重生」之旅… (詳全文1)

「不饒恕」幾乎等同「慢性自殺」

「『不饒恕』會讓人產生莫大壓力,長期下來,身體、心理、甚至是關係,都會受影響。」當人不願意饒恕時,身體的壓力機制就會開始啟動,造成心跳、血壓的提高,血管也容易產生結疤組織,阻礙血液流動,造成血管硬化、中風、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;壓力機制也會使壓力賀爾蒙分泌過多,影響消化、免疫等全身所有系統,「甚至會影響25%的腦部功能。」

 不僅影響身體,同時也影響心理,因為我們常不斷「重述」被傷害的經歷。「不饒恕,通常會讓人覺得挫折;一挫折,就更容易引發怒氣。」如此,就容易引發焦慮和憂鬱症…(詳全文2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注意: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。